2016-09-08
收藏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口算: 75= 96= ( ) 4=32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例题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 下载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 (教师板书)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68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4)教学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
①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口算题 下载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
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出示:3227=864,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
波利亚的解题训练与“题海战术”的辨析
亲近教学价值
与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的“亲密接触”
浅谈“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快乐的课堂实践教育
用新课程理念关照当前的“简便计算”教学
学生独立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
组织数学活动 激活学生思维
生态园,数学的好战场
教师的言行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有重要影响
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
打造永不消逝的数学童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若干思考
引导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完善
用新课程理念教好六年级数学
课堂教学新方法:每节只讲4分钟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天地
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工程问题思路指点
数学开放题——创新教学的切入口
当今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思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