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
收藏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
2.知道乘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举例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提问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加法,给出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加减法的对应关系,那么同学们可以以此类推到一种和乘法相对应的关系吗?举例:现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请问可以插几瓶?(算式为:123=4),根据减法定义总结除法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已知的其中一个因数又叫做什么(根据除法进行思考)
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来总结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注意点: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二、课堂练习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2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想一想,做一做。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3. 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两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5)0乘( )都得0;0除以( )都得0。
4.判断: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3、☆◇=◆ ( )
4、☆◇=◆ ( )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高中高二数学知识点不等式证明方法
高二数学知识点:数学知识巧计妙语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知识点
精选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点
数学高二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
精选高二数学知识点直线与圆
高二数学知识点之常用逻辑用语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2(苏教版)
2014高二数学排列组合公式知识点
高二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2014
高二2014数学知识点排列组合
2014高二数学排列组合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高二知识点直线与圆
2014高二数学知识点圆锥曲线方程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基本公式知识点归纳
新高二数学知识点直线与圆
数学高二知识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知识点:高二数学平面向量
高二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014高二数学知识点排列组合
高二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精选
2014高中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高二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精选高二数学知识点导数
高二2014数学知识点直线与圆
2014高二数学知识点导数
高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知识点:高二数学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