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
收藏
相关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各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应用。
教材分析:
对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因为在乘除法中,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性的相互交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的相互交叉时如何计算,除法是重点,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意义及运算规则
学情分析: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规律,
1,明确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1、你能看图编几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
2、你能列出用加法和乘法、除法计算的式子吗?
3、通过列式计算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4、想一想:乘除法各有什么意义?
5、应注意什么?
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质疑解难
你还有什么问题?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四,有关0的运算
出示例3 问题: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五、总结
1、学生归纳
2,教师指导 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检测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2、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做)
七、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2、3、4、5题。
必备三年级数学日记之数学课
经典小学数学故事:中国画也画得好
精选小学数学故事:别人不知道
精选小学趣味数学游戏:角的认识
小学趣味数学日记之有趣的图形
小学数学趣味游戏之乘汽车
数学文化之你也可以发现数学定理
必备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数学文化: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精选小学数学公式:同向行程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没有角的物体
小学生趣味数学故事之小白兔买萝卜
经典小学数学故事之数字灯谜
经典数学趣味游戏:可能性
小学生趣味数学故事之小熊卖鱼
四年级数学日记:校车收入的估算
经典小学数学日记:吸烟有害健康
经典数学趣味游戏之巧合
数学文化:数学期望的来源
精选小学生数学故事:杀一百头牛
精选趣味数学故事《诗词里的数学》
趣味数学文化之解应用题儿歌
经典数学文化之有趣的“2”
小学生趣味数学故事之数学与音乐
经典六年级数学日记范文:爸爸的魔法
精选小学数学日记之称体重
经典小学生数学故事:预测成绩
精选数学文化之无处不在的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知识真奇妙
精选三年级数学公式之重量单位换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