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通过大量的计算培养同学们仔细认真的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27+38 64-38 670+80 530-400
2.把下面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0000 7000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口算:250+470。
让学生自己先想该怎样算,然后说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几种想法板书出来,如: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共同讨论,看一看这些想法都对吗?再看一看课本中小明和小华是怎样想的,他们都算得对吗?谁跟他们想的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只要算得对,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口算:540-370。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口算,想好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指名说,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54-37=17,所以540-370=170,也是可以的。学生说完后,再看一看课本中小强是怎样想的,看看他算得对吗?谁的想法跟他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3.做教科书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第(1)题,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叫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4.教学例3。
(1)让学生翻开书,找到例3,看一看题目要求,然后在书上直接填写得数。填完后,指几名同学说一说口算过程,如因为17+8=25,所以17万+8万=25万。
(2)做教科书下面的做一做。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1~5题。
1.做第1题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按题目的顺序一栏一栏地写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对算错了的同学,要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帮助他们检查错误原因,及时加以纠正。
2.第2、3题是加减法口算练习,这两题练习形式相同,都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表格的空格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做,也可以把表画在黑板上,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让学生很快说了得数。
3.第4题和第1题一样,可以直接把得数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进行订正。还可以抽问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4.第5题,是前面学习过的有多余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片断及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观摩课活动反思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我“背叛”了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后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小熊请客》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乘”好还是“乘以”好?
小学教学观摩课反思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律》课后反思
信手摘下满天星
《混合运算》教后反思
“千以内隔位退位减”教学反思
匆忙的一节课——《分类》的教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思考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成长
小学数学改写和省略--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课后反思
立体几何的复习课反思
《派车》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