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北师大版五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部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五年级小学数学公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同步测试题
2016年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随堂检测题:第一学期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课后练习题:上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练习题精选:西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字母能表示数课后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四舍五入法》练习题:沪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课后练习题:上学期
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课后检测题: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公式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整式课后练习
四年级数学《1亿有多大》练习题: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线段、射线和直线》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题:五年级上册数学
《加法运算律》同步检测题:四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随堂练习题:《线段、直线和射线》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公式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代数式课后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练习题:沪教版
必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精选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圆练习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沪教版
必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圆》练习题精选
2016年秋季五年级数学《平均数》同步练习题:上册
《公顷和平方千米》随堂检测题: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