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这节课从观察掉在地上的两支铅笔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跑道、电线杆、游泳池的隔离带、秋千的吊绳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相交与平行现象。
3、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这也是我试教下来比较迷惑的地方。我反思原有的设计思路,上下来不顺的根源在于我对学生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这一操作的能力起点的判断不准确。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而要画好平行线,关键就在平移。所以在教学画平行线之前,我先让学生在平移的三角形中找出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和直线的平行 之间的关系,因而,学生就能由此考虑,画平行线时我们必须要平移三角板,从而找出了怎样才能保证平移三角板的方法。学生不仅绘画了,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画。
不足之处:
1、上几何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更规范,所以这节课的很多语言都还需要好好推敲。
2、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3、教师的归纳要到位,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016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山区小学
2016年小学六年级奥数习题及答案:小灵通
2016年小学二年级奥数习题及答案:点蜡烛
2016年小学二年级奥数习题:铺彩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课后习题(人教版)
小学奥数流水问题的公式大全
2016年小学四年级奥数习题及答案:分配比例
解析小学二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放鸡蛋
精讲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相遇问题
经典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剪正方形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课后习题(人教版)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苏教版)
分析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分糖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负数课后练习题
2016年小学五年级奥数习题:摸小球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考试选拔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排队
2016小学生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后训练题(北师大版)
2016年小学一年级奥数习题:小壁虎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放军植树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解决问题课后习题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练习题
2016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应用题常用公式
2016六年级下册负数课后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圆柱体体积公式
2016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合唱排练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常用单位换算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