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收藏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首先将直线、射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引出角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形体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几何形体的基础。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直观地描述线段和角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倪老师的这节课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三位目标:通过迁移,观察分析等认识直线、射线,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联系与区别,以及角的概念,角的符号;学会用三角板、直尺画直线、射线和角;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同时创造性地教材,用活教材,达到从教到用的转变。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层次清楚,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具体设计了一下几个层次:1、引导观察,感受射线、直线的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激光照射的情景复习线段的知识,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接着由射线引入直线,与此同时,通过画一画射线和直线,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层,角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既巩固了对射线、直线的进一步认识。又通过画射线,展现角形成的过程来引出角,再教学角的读法、记法。第三层,全课堂总结,引导规范认识。
成功之处:
1、情景创设不仅注重新颖有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始的激光照射,重视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充分利用,由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引出射线、射线的另一段无限延长引出直线、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引出角。
2、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倪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例如她设计了除去灯光颜色抽象到射线,运用课件动态展示射线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束光穿过天空云层,一直延伸到宇宙,从而联想到射线的一端是无限长的。又如,教师设计了画一画: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去实验,去猜测,去发现,再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更直接的解决学生的疑惑。根据已有的认识自主完成,师生提问,生生补充,将课堂气氛推入到一个新**,学生在动境中不断的琢磨和体会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从而能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节课自始自终让学生经历着观察、操作、体验、思考、探索等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读懂教材,合理安排,思路清晰,处理恰当。
在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倪老师主要围绕两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认识直线和射线,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猜一猜,来巩固学生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进一步认识,第二层次,角的认识。通过展示角的形成过程,规范学生数学名称,概念的术语,达到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不仅达到了教师的预设目标,而且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读懂自己,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平等和谐。
倪老师的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注重人文关怀,每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都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这样就可以了吗你现在明白了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主动,参与性增强。
不足之处:
1、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让学生说出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师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总而言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只要我们能多给学生创设问题发现问题的机会,多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多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多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是生动而高效的!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件(共10张PPT)
2015七年级下《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同步习题精讲课件ppt
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参考课件(共19张PPT)
18.1.1平行四边形j及其性质(课件+教案)(7份)
2015七年级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习题精讲课件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2矩形复习巩固课件ppt
20.2.4总体和样本(课件+教案)(2份打包)
20.2.3抽样(课件+教案)(5份打包)
16.1二次根式教案+学案+课件+练习(5份)
19.2.2菱形(1)课件(共16张PPT)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章二次根式章复习课件(2份)
16.2二次根式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课件(共15张PPT)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课件+教案)(7份)
19.3.1梯形课件(共20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1二次根式课件(共42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6.2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课件(共15张PPT)
19.2.3正方形(2)课件(共14张PPT)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学案+课件+练习(7份)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8章平行四边形章复习课件(2份)
19.2.1矩形(2)课件(共21张PPT)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章复习课件(2份)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件(共9张PPT)
2015七年级下《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同步习题精讲课件ppt
18.1.3平行四边形判定1课件(15张PPT)
16.2二次根式的除法(二)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三)课件(共9张PPT)
16.2二次根式的除法(二)课件(16张PPT)
第16章二次根式复习课课件(29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性质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