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收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入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和思考,体会多种安排后优化的好处。每个活动都是把学生做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在设计,我就只当自己是学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起去解决问题,一起去感悟合理安排的策略。然而,在好几次的教学中,我都有一种失败感,学生每节课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每节课都没有一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
在反思和调整的过程中,我觉得在把握这一价值取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处理好如下两个关系:
1、活动与教学的关系。
这节课通过 小鬼当家的 3个活动:烙饼、烧水沏茶招待客人、丰盛的午餐待客,不断地提高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通过统筹安排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活动味与数学味是紧密相关联的。活动不是作秀,不是走过场,更多成分是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的,是在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建构知识模型的。
2、师主与生主的关系。
这其实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师生两条思维主线的碰撞与融合的问题。在《合理安排》中,我的教学观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学生的问题和认识过程出发,发现、探究、建构知识。可是在操作交流中,我发现我找不到了自我,没有当教师的感觉,也就是听课教师感受的,我被学生牵走了。课后我好好反思,发现对于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关注点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存在差异,教学中就可能出现两类问题:一类是教材(教师)预设的问题,一类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就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一个融合过程。比如在解决如何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这一问题时,学生只会对如何快也就是节约时间上最感兴趣,而对运筹问题要注意的处事的逻辑及习惯缺乏考虑,这样在教学中出现了两类问题的不一致。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6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0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讲义复习课件2
2010年高考数学复数的概念复习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3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讲义复习课件1
2010年高考数学点线面位置关系判定与论证专题复习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
2010年高考数学导数题型解法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
2010年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的导数复习
2010年高考数学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010年高考数学导数的概念复习1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讲义复习课件3
2010年高考数学函数的连续性复习
2010年高考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复习
2010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
2010年高考数学复数的运算复习
2010年高考数学导数的概念复习2
2010年高考数学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复习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6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0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讲义复习课件4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5
2010年高考数学单调性复习课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5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讲义复习课件7
2010年高考数学复习思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