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教学目标: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 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
用生活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区别圆柱和球。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动手操作、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模型和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在开学第一天你认识李老师吗?现在呢?你是这么记住李老师的? 师:要记住一个新朋友,首先记住他(她、它)长什么样子。
二、探索新知
评价机制: 把班级小组名单贴在黑板上,在本节课上积极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纪律的小组都会得到一颗星,课后评出得星最多的小组,会有奖品。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三、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四、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五、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六、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七、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2.学生反馈。
八、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克与千克》课堂实录(2)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1)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2)
《约分》课堂实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实录
《通分》课堂实录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1)
《数一数》课堂实录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实录与分析
《统计》课堂实录(3)
《分类》课堂实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9)》课堂教学实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圆柱的体积》课堂实录
《第几》课堂实录
《摆一摆 想一想》课堂实录
《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
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片段)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