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5、看右图填空。(12%)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12。
6、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二、动手操作。
① ② ③
图形①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三. 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
四、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数学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和《看日历》评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实际距离》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比较大小》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进位乘》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素数和合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比较小数的大小》数学教案
实践活动课《可能性》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