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该比较熟悉,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单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认识就有一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专门的米尺让学生反复认识,比一比,试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如:1米=()厘米,500厘 米=()米等还行,遇到稍复杂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好多学生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8
八年级数学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
八年级数学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八年级数学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2
八年级数学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八年级数学平面图形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1
八年级数学变化的鱼2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八年级数学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八年级数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
八年级数学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1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2
八年级数学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
八年级数学变化的鱼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9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条件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3
八年级数学逆命题与逆定理1
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图形4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
八年级数学函数与一次函数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别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