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收藏
【1】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2】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浙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计划表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建议
《24小时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期中数学卷
中考数学选择题如何应对2017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
必备的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整数的拆分一
2016~2017年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必备二年级重量奥数题及答案
经典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之时钟
初一上学期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表:浙教版
2017中考数学基础备考攻略:概念记清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0年秋)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卷2016
苏教版《了解千米》教学设计
精选二年级奥数练习题之小多少
经典一年级奥数题草地上的羊及答案
苏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16
《比较小数大小》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综合考练
201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期中试题2016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奇妙的剪纸》实践活动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