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感知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相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等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已经足够了。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的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一般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到操场排队举行什么仪式?
2.课件出示升旗,你们知道国旗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学习新课
3.课件出示数学课本、黑板,手帕、方桌, 齐答 个别答这些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设计
1.课件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2.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
3.教师再用电脑验证。
4.小结。
5.学习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全课小结
6.学习正方形的特征。
(1)电脑验证
(2)学习正方形的边长
7.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呢?又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学生行为:
齐答
个别答
1.猜一猜这张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猜。(有的说相对的边相等,有的说四个角相等)
2.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纸,动手验证大家的猜想。(有的同学用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它的边,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它的角)
1.猜想。
2.学生动手验证猜想。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1.教师以 亲切的话语引生活画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的思维却被调 动起来了,这样不仅 培养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 地体验中感悟出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因为学生已有了探索长方形边和角 特征的经验,所以再 让学生自主探索正 方形的特征,是学习方法的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练习设
计体现了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趣味性。
5.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全面总结,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
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
直角
四年级数学练习题:《乘除混合运算》
初一数学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最新初一数学公式之三角不等式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知识点:第26章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
初二数学公式归纳:顶点坐标公式
2015-2016高考数学复习十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平面向量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知识点:第三节
2016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
2016中考数学复习试题(带答案)
初三下册数学第26章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检测题(第三节)
2016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做试题
高二必修4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要点梳理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同步训练:第一节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二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三角恒等变换重难点解析
初三下册数学第26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计划模板
中考数学复习常见的误区
高考数学怎样得高分
最新初三数学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半角公式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9章知识点:第二节
2016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注重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湘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单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课时)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高考数学复习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四个误区
盘点2016年高考数学选择题万能解题方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