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统计》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 形统计图。
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也是本节的难点。为此,在初步设计 教案时,我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平衡能力的实验, 打算从学生转圈实验情况记录入手,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统计问题: 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让学生体会到整理数据 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整理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在绘制统计图中引 发问题:格子不够怎么办?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在 小组讨论、交流、比较中攻破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一教学难点。
但是在学生统计转圈记录中,我发现学生转圈圈数差异很大,少的9 圈,多的50 圈。而且学生转圈数相同的不多,这样再用备课中准备 的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这一问题根本无 法进行。如果硬是把学生的转圈记录改成课堂所需要的圈数,会大大 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 计问题换成转圈数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的最少?然后发给学生统计表四年级-------班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浙教版八上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课件3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直棱柱复习课课件
浙教版八上2.1等腰三角形
浙教版八上2.1等腰三角形课件
浙教版八上2.6探索勾股定理(二)课件
浙教版八上特殊三角形综合练习(二)课件
浙教版八上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课件2
浙教版八上2.6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件
浙教版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2
浙教版八上4.3众位数和众数课件2
浙教版八上认识不等式课件
浙教版八上3.4由三视图到立体图形课件2
浙教版八上2.4等边三角形课件1
浙教版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课件3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
浙教版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课件4
浙教版八上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
浙教版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1
浙教版八上2.4等边三角形课件2
浙教版八上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课件3
浙教版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课件5
浙教版八上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课件2
浙教版八上4.4方差和标准差课件2
浙教版八上2.4等边三角形课件
浙教版八上4.2平均数课件
浙教版八上2.5直角三角形(2)课件
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课件1
浙教版八上2.5直角三角形(1)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