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研究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细看了起来,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行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认识了周长,但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行说课,她指出我应该在教案里体现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顾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
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触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如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最令我开阔思路的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同桌合作随意拼摆图形,然后画出所想拼摆图形的示意图,然后再计算所画图形的周长,我觉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巩固周长的定义,而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的了图形一周的长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就再拼拼摆摆中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和练习。通过本环节还可以通过学生们摆出的的长方形,让学生们在汇报时能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只可惜最后一个环节我没有处理好,我看到孩子画出的示意图有问题,一边的总高是3厘米,相对边的高度是2厘米,而学生画的连接线居然是平行的,为了订正这个问题,我就把剩下的时间用在了研究这道题上,当时脑子一热,就顺便把移补的思想讲给了孩子们,其实课后冷静下来一想,我连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探讨,移补完却要让孩子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真是看来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得练啊!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数学教学反思】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思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个数除以小数(二)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教案: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小学生数学《三角形外角和》教学反思
《探索多边形外角和》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约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二)
五年级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二)
第九册第二章--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五年级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能被2、5整除的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容积和容积单位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生数学“工程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九册第二章应用题(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教案设计】商的近似值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生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