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是一节概念性的课,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度到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知道三线的异同点,从射线自然过度到角的知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其次让学生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通过学生动手去画,来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最后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认为我只要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从而忽视了一些弱势群体,课堂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一些活跃分子,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总怕那些稍差一点的学生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所以在这次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把一些问题设计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比如:在引入角的概念时,我让学生过一点沿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这是刚刚掌握的射线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看着角来试着自己总结角的概念,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起来会很容易,而那些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在看到别人的总结之后,也就自然理解了。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很快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4、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高屋建瓴,站的够高,但望得却不够远;课上虽关注学生,但下得不够低,比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我把找三线之间的联系作为难点,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在找三线之间的区别时也不是很顺利,致使这一环节的学习超出了预设时间;在让学生自学角的知识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些盲目,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值得关注的细节。
学乐云平台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应用
小学数学差生辅导措施
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复课衔接方案
二年级数学复学后怎样与线上教学衔接方案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修活动学习感悟
二七小学数学教研群观直播课有感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老师第九周网络直播听课反思
听《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有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体会
三年级数学组教研小结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衔接
读丁浩勇《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实验教学的行为研究》后的几点思考
《两位数减一位数》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把握好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听课心得
二年级《解决问题》观课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疫情期及开学后的衔接教学计划
观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反思
《十几减6、5、4、3、2》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听课体悟
教学随笔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听牛素萍老师《解决问题》有感
教研文章 《线上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探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
尝试教学法课堂反思《分数与除法》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的教学主张,为数学理解而教》有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听课反思
《再生长的力量》观课反思
学习心得 找准数学教学中的承重墙,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关于六年级数学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