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是一节概念性的课,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度到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知道三线的异同点,从射线自然过度到角的知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其次让学生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通过学生动手去画,来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最后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认为我只要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从而忽视了一些弱势群体,课堂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一些活跃分子,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总怕那些稍差一点的学生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所以在这次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把一些问题设计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比如:在引入角的概念时,我让学生过一点沿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这是刚刚掌握的射线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看着角来试着自己总结角的概念,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起来会很容易,而那些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在看到别人的总结之后,也就自然理解了。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很快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4、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高屋建瓴,站的够高,但望得却不够远;课上虽关注学生,但下得不够低,比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我把找三线之间的联系作为难点,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在找三线之间的区别时也不是很顺利,致使这一环节的学习超出了预设时间;在让学生自学角的知识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些盲目,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值得关注的细节。
备战2017年高考: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数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苏教版2017小升初数学测试题
小升初数学时间知识点复习
20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助记歌诀
高二数学上册古典概型知识点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文科生注意事项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
2015年高二数学寒假作业:椭圆的标准方程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常用公式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算术规律总结
北师大版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2015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二八四三”原则
2016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课后检测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小升初考试数学百分数专项训练精选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常见命题陷阱
高二数学下册第三章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同步练习
2017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小升初数学体积单位换算公式速记
2015年高二数学寒假作业(文)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东南西北课后检测题:第二学期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熟练掌握模式题通用解法2017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选择题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必修二公式知识点全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