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片段一: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平均数。
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这不,四年级几个班的同学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投篮比赛,想去看吗?课件出示四年级同学在投篮比赛的画面。
师:四(1)班只来了1位同学,投中了5个。
师:如果你是裁判员的话,想用哪个数字来代表他们的水平?
生:5
师:四(2)班来了2个人,小青投了3个,小红投5个。
师:该写几来代表他们的水平呢?
生:8个。
师:如果用8个来代表他们的水平,你认为四(1)班的同学有意见吗?
生:肯定有意见,不公平。因为四(1)班1个同学,而四(2)班来了2个同学。应该是4。
师:你这个4哪来的?
生:(3+5)2=4,每人投4个。
师:同学们体会一下,把这两个同学的投球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两个同学,你们觉得这样一来,每个人看起来能不能一样多?
生:能,都是4个。(师板书:合并、平分)
师:4个能代表两个同学的整体水平吗?
生:能。
师:真好!除了这位同学想到的先合再平分以外,看看图,谁还有别的好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
生:把小青的5个移1个给小红,就能看出来都是同样多。
师:数学上从多的里边挪一些补给少的,我们给它个名称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四(3)班来了3个同学(小明投了7个,小兰投5个,小刚投6个),课件出示画面。
师:你觉得该用哪个数来代表他们的整体水平?(让生结合图,在小组中交流)
生:用6比较合适,可以把小明的给小兰1个,这样每人都是6个。
师:他是移多补少的。(操作课件移多补少的过程)
生:还可以列式计算:7+5+6=18(个),183=6(个)。
师:在这个问题中,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并再平分,都能使每个人看起来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数学上把这同样多的数,说成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赏析】以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比赛为题材,充分利用条形统计图,并创设了用几来代表各班同学投篮的整体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困惑中产生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需求,丛中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并渗透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求和再平分)和基本方法(移多补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2015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卷
2015初中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2015初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4-2015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做复习题
2014-2015初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答案
2015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卷
2014-2015初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5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
初中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2015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2014
2015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2015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题(1)
2015初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卷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2015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期末检测题
人教版初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初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题2015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5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5初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4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