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开学已经两周了,今年接手的是四年级。第一单元是除法的教学(共12课时)。在这两周时间里,我完成7课时的教学。不过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很严重。
如:竖式中经常出现:3024=16、93=3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缺少必要的基本训练。新教材倡导小单元编排,教学的内容连贯性不强,加上教师对基本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熟练。(这是造成错误的最大原因)
2、缺少必要的计算习惯的培养。部分学生存在抄错题目,漏写答案等问题。其实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很多与态度和习惯有关,真正不会做的人少之又少。
3、教师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教师相比,无疑是存在很多差距的。但往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待计算,造成不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如:教材第7页第6题有这样一组习题:
9943 20838 86862
99683 72727 60257
如果教师不加以研究,就很难发现这里既有商一位数的,也有商两位数的。而教材的例题仅涉及到商一位数的,因此学生就有可能依赖模仿例题导致错误。
对策:
1、强化口算。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令人费解的是以前没有明确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广大教师却能将口算作为一项常规来抓,课改以后的课堂却很难见到口算的风景。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2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现在的《补充习题》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四年级上册的《补充习题》对每课时计算设置了两课时的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课本练习相对不足的问题。但是在专项的计算内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每天练一下。正如沈重予老师所说,每天一题成能力,一天不练成问题。
3、做好各学段的计算教学的衔接工作。只有所有数学教师都重视计算,将计算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来抓,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速算、口算的校内比赛,以此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九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24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双基竞赛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质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质量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质量检查试题
九年级数学旋转当堂测评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质量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十二月月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4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23
九年级数学用坐标确定位置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5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学月数学联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7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周周考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6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课时同步测评试题25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月考检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