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本节课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1、2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我先领着复习乘法的意义,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为学生总结1、2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摆筷子的方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来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地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在探究1、2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学2的乘法口诀的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通过用2根小棒摆一摆,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老师根据乘法算式22=4编写口诀二二得四,并讲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然后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乘法算式题编口诀,学生很快就编出后面的口诀,这是我的意料之中,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因为24=8,所以口诀就是二四得八,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1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2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也比较强。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意义(二)课件
高中数学2.1杨辉三角(1)
2009级重庆市高三数学一诊模拟试题(理)
2009届高三数学基础知识专题训练04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理)(德州市2005-2006学年度)
2007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
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练习及答案
高二数学(理)试卷第一学段考试(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05-06)
2012年上海黄浦区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
高二下学期数学测试——直线与平面(理科)
高一数学第二章章末基本初等函数章末测试及答案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课件
高考数学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复习课件
高考数学复习课件第12课时立体几何综合与应用
福建大田一中2012高一数学下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椭圆复习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课件 新人教B版
2012邢台市高二数学(理科)期末联考试题
高二数学3.2.1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课件
高一数学测试—角的概念•弧度制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应用02课件
高二数学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课件
09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北京二中2012年上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考试
2011高考数学复习课件:指数、对数函数
高中数学1.2.2充要条件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讲:数学选择题怎么选.
高一数学函数练习04
2011福建省高考数学(理)60天冲刺训练(13)
1990--2002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