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今天的教研活动,聆听了二年级宋老师和孟老师的数学课,感觉收获特别的多。在教学的各环节都能较好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师生全情参与,乐在其中。在老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表达发现和思考,乐于参与探究,参与做数学的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值得分享的共同优点方面的感想是:
1、充分借助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实现学法迁移。
2、探究环节充分借助了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的知识。
3、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敢于放手,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积极思考,水到渠成的顺利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踊跃表达,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有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注重了对乘法口诀规律的引导发现与表达。提倡口诀记忆方法的多样性及对比优化。
较好的做到了尊重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选择。
6、练习量充分,有针对性,注重乘法口诀的应用与巩固,设计生活化,体现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各有特色的地方:
宋老师的教学中复习环节增加了在线段上表示数0 9 18 ,学生观察填一填:(27)(36)(45)(54)(63)(72)(81),并观察规律,计算依次加9,发现与9有关,自然导入课题,引入新知探究。衔接自然,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注重错题资源如二九十8口诀书写的错误,及时纠错。
充分利用了课本情景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孟老师在教学中探究环节选取了学生喜欢的水果作为信息,出示课件数桃子,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桃子的个数,从而得到1-9的算式。继而,学生写算式。写结果并狮子自编口诀,然后指名说一说口诀并板书。此环节尤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练习环节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的变式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两节精彩的课堂中美中不足之处是:宋老师的课稍加强组织教学;探究规律时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孟老师的教学中记忆口诀的练习可在找出规律后进行,效果更显著。
纵观两节课切实实现了打造 生本课堂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两节有效、高效的课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学探究与实践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学习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需要熟记熟背的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总结
《组合图形的面积》《看日历》听课收获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优秀教案
专家整理:初二数学考点快速记忆法
《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心得体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秋季教学反思之运算能力的再认识
是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课堂走向 ——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小学数学三上册《可能性》课堂实录及评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的应用
听《数学广角——优化》有感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及测试题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