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收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规律。
教具准备:
书本P92页,条形图15张,色子1个,圆盘40张。
学具准备:
每人带4支彩笔:红、黄、蓝、灰,每组白球9个、黄球9个,书本,每组一个信封内装横向条形图1张,圆盘6张。
教学过程:
一、比赛摸球,导入新课
1、听!筒里可能装着什么?(A袋:3白1黄,B袋:3黄1白)我们来玩一个摸球比赛,好不好?我们请5名男生和5名女生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来摸球,摸到白球为胜,然后放回去再摸,看谁摸到白球的次数多。
2、其他同学来记录,男生帮男生队记,女生帮女生队记。怎么记录呢?把书翻到P92页,这里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摸到一次白球,就在白球这一行从下往上涂;摸到一次黄球,就在黄球这一行从下开始涂。为了看得更清楚,摸到黄球就涂黄色,摸到白球就涂灰色,因为白纸上涂白颜色看不出来。
第二种方法(指书本投影)旁边有一排数字,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表示次数。涂到这一格就表示摸到了几次?这一格呢?)
小组里可以轻轻地商量一下,你们喜欢哪一种,就用哪种方法来记录。
3、指名摸球、宣布比赛规则。
(1)摸球时眼睛不许看,每次摸之前都要先把袋子里的球搅匀;(2)摸出一个球就大声说出它的颜色,让大家记录下来;(3)每人摸两次,摸好就回位置。
4、学生活动时,老师不断帮助把筒摇匀。
5、比赛结束。统计好的举手。教师展示男生和女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的计算》课后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步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同步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同步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巧算》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毫米和分米》同步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同步训练:几时几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课后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课后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对折的问题》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游国家森林公园》课后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一)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同步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同步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克和克》课后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课后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同步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减法》同步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课后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课后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同步训练: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上同步训练-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后练习
2016年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