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收藏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数字灯谜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故事:数字灯谜
游艺晚会常有猜谜项目。传统形式是张灯结彩,在每张灯的下面悬挂一张彩色纸条,写着一条谜语,叫做灯谜。随着猜谜活动的普及,形式也简化了,可以在活动室或教室里拉几排铅丝,每根铅丝上并排挂着若干条谜语,猜中了有一点糖果或书签之类的小纪念品,玩得很开心。
1.人有我大,天没有我大。(打一字)
打一字就是请你猜一个字。人有我大,可以理解成人有了它就变大了;天没有我大,理解成天没有它也变大了。可见这个字是一,因为 人字拦腰有一横变成大字,天字没有了头顶上一横也变成大字。
2.上在下,下在上,卡在中间。(打一字)
上字里在下部的是一横,下字里在上部的也是一横,卡字里在中间的还是一横。所以谜底是一横写成的一字。
3.天有地没有,工有农没有。(打一字)
天字里有两横,地字里没有两横;工字里有两横,农字里没有两横。所以谜底是两横组成的二字。
4.增白皂。(打一字)
增白皂是一种肥皂,用它洗衣服可以使白色的更加洁白。什么字增添了白字上去就变成皂字呢?当然是七字了。可见谜底是七。
上面几个谜语,都是猜一个字,猜出来的字是一个数字。更多的谜语是在谜面中出现数量关系,谜底就不一定和数字有关了,也来看几个例子。
5.保留一半,放弃一半。(打一字)
把保字留下来一半,放字舍弃掉一半,剩下的两个一半拼在一起,能组成什么字呢?只能是仿字。谜底是仿。
6.加一倍不少,加一横不好。(打一字)
不少就是多,多字的一半是夕字。一个夕字,加一倍,就是再来一个夕字,两个夕字堆起来,变成多字;一个夕字,加上一横,变成歹字,那就不好了。可见谜底是夕。在节日前夕猜谜,特别是除夕那天猜谜,猜到夕字,正合时宜。
7.左边加一是一千,右边减一是一千。(打一字)
用还原的方法来猜这个字。从千字精简掉一字,剩下一撇一直,是一个单人旁,组成这个字的左边;在千字的基础上增加一字,变成 壬字,组成这个字的右边。所以要猜的字是任。
8.看上十一口,看下二十口,猜出这个字,笑得难合口。(打一字)
二十简称为廿(读成nin),手写时,通常只写一横带两短竖。
要猜的这个字,上面顺次是十、一、口;下面顺次是廿、口。连起来看,是一个喜字。猜出答案是喜,心里欢喜,面露笑容,嘴巴都合不拢了。
9.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打一物)
十个第一种东西,加上十个第二种东西,变成第三种东西,数量还是十个。这是讲的戴手套:手有十个指头,手套也有十个指头,带着手套的手还是十个指头。所以,戴手套的过程可以描写成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反过来,摘手套则可说成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要猜的这件物品是手套。
10.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进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打一物)
一件物品,有一个口,不管五湖四海三江二泉,哪里的水都能喝;有一个胆,四面八方千家万户老百姓的门都敢进。这是什么?是热水瓶。热水瓶有一个瓶胆,一个瓶口,家家用,户户有。这个谜语,原先是几位作者为一家热水瓶厂写的对联,上联用数字一二三四五,下联用数字个十百千万,描绘产品,但不点明,比明说更生动,更吸引人。
更多数字灯谜故事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趣味数学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数学家破解著名数学难题
彭加勒
日本数学家藤原正彦: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侯一钊:从华工走向世界应用数学的舞台
2013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青年数学家伽罗瓦
数学天才高斯
丢番图的墓碑
莱布尼茨
杨福家:成就创新人才三大关键
应用数学大师──欧拉
人格的纯粹——读葛力明的《数学的纯粹》
瑞典数学家Lennart Carleson教授荣获2006年度阿贝尔奖
从打结谈起——王诗宬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
数学大师陈省身给世界留下两座“数学城堡
高 斯(Gauss)
炙肉片的策略
两位卓越的女数学家
默默无闻的数学家张益唐攻破了素数难题
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怀念张宗燧先生
不会考试的数学家埃尔米特
秦九韶
数学神童维纳的年龄
百年前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与希尔伯特的问题
我国数学大师——华罗庚
江泽涵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