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收藏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五、单元教学措施:
1、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三角形边的特征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图形的拼组
第六课时图形的密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7、6加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填未知加数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1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的认识》一课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的认识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的认识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认识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位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类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半时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加几”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立体图形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的加法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的加法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的加法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