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收藏
杨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他从小爱好数学,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时,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课后认真及时做好复习、预习。在学习中,他摸索了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对课本上重要的结论不是简单地看一遍,而是亲自推导,总是在弄清了结论的来龙去脉以后,才去演算习题。在高中读书时,他于课外挤出近1 000个小时的时间,阅读了许多中外数学书籍,演算了很多习题。据他自己回忆,当时演算的数学习题,在10000题以上。
杨乐从小立下大志,决心攀登科学高峰。在阅读中外数学书籍时,他发现书上的结论几乎全都是用外国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他当时就想: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为数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吗?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把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结论,写到未来的数学书上去,为祖国争光。1956年,杨乐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从此,在我国的这所最高学府内,他用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对于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杨乐是深有体会的。正如有一次他在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时所说的那样,“学习就好像万米赛跑一样,每一个暂时领先的人,都不能自满松劲,而比较落后的也不必气馁,只要经过长年累月始终如一的努力,就能获得胜利。
1956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66年毕业即从事数学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复分析研究,对整函数与亚纯函数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作了深入研究,与张广厚合作最先发现并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的联系。
在亚纯函数奇异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新的奇异方向并对奇异方向的分布给出了完备的解答。对全纯与亚纯函数族的正规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正规性与不动点间的联系。
引进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有穷下级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与英国学者合作解决了著名数学家立特沃德的一个猜想。对整函数及其导数的总亏量与亏值数目作出了精确估计。
他与张广厚都是熊庆来的得意门生,为报答老师的授业之恩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7年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张广厚(1937—1987年),唐山市东矿区林西人,祖籍山东,是我国著名数学家。
1937年1月22日,张广厚降生在林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七岁随父兄到矿上当童工,饱受艰辛,从小立下壮志:一定要做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了。张广厚回到了校园,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并成为高中三年唯一一名数学次次考试均满分的“数学尖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张广厚是大学同届毕业生中唯一保持六年全优成绩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也被刊发在一家知名的数学杂志上。
1962年,在北大教授庄圻泰的悉心指导下,张广厚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著名的数学前辈熊庆来教授做研究生,从此,在数学科学的道路上,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生毕业后,他便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
1964年下半年,张广厚和杨乐开始合作研究全纯与亚纯函数族。他们发展了消去原始值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正当他们全心投入函数理论研究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广厚被赶到中城涧劳动,后又到天津小站的解放军农场劳动了一年半。
70年代初,随着文化禁锢的粉碎和经济、科技改革的到来,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科学院的工作,肯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间,他与杨乐合作,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定名为张杨定理。
紧接着,张广厚又开始研究“亏值”、 “渐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个概念,这是函数理论中三个重要概念。
早在1929年,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利纳也曾作过相同的猜测,但10年后,他的猜测被否定了。40年后,这样一个被著名数学家研究却被否定过的难题,在张广厚千万次的论证中,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一举做出这项研究的科学论证。
中考的性质定位在对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要点2
学生利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巧1
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3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复习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
初中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6
善于握着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中考提高成绩的解题方法: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
能减轻做“压轴题”的心理压力,从中找到应对的办法
把中考数学的压轴题变成最有价值的压台戏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双重特点
如何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变得更为娴熟
数学概念掌握法:要抓住概念、原理、定义、公式
函数问题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转化成数学语言。
中考数学卷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函数知识。
考生尽量不要“冒险”用技巧解题。抓住重点、复习热点
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
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
冲刺复习还要做到二个“加强”和三个“突出”
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初中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5
初中数学整体命题难度会降低复习最好以课本为主
简单的数学语言可表达丰富的数学思想
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考数学命题都是围绕“三基”和“四能”展开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