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7
收藏
小升初数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小升初备考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以供大家参考。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验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试题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化简与求值》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试题(苏教版)
17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集合交集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平均数》教学反思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如何保持最佳复习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0×5=?》说课设计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2015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认识》教案
201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5=?》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2015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认识》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买矿泉水》教案
浙教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0×5=?》说课设计
浙教版初一数学近似数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201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化简与求值》教学反思
青岛版2015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化简与求值》教学设计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如何合理安排各考点复习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化简与求值》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