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对新课程理...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6-07-05 收藏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 带来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 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理念已不适应新的要求。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 结合了中学数学实践, 并且通过用一些教学案例, 阐述了本人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理解与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7月, 国家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按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文的内容安排是: 先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作了一些讨论, 通过这些讨论与认识的,再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作了调整, 并用了一个案例来说明新教学模式。

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 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本人对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1.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通过“动手实践”, 学生不再惧怕数学, 而是感到富有情趣。这样看来, 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 增强自信, 又能化解学习的难点,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近几年来, 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名词层出不穷, 如:“合作学习”、“超前学习” 等等, 经本人仔细思考发现, 尽管这些学习形式的分类不同, 但实质是一样的, 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所理解的“自主探索”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思考, 主动获取知识, 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更应弹性地使用好教材, 做到“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

例如:

[案例1] 在教“平方差公式” 时, 我先让学生完成以下计算:

(1)(x+2)(x-2)

(2)(1+3a)(1-3a)

(3)(a+b)(a-b)

(4)(y-3z)(y+3z)

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①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请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④你认为其中的哪一个可以当作公式来使用?公式中的字母能表示什么?⑤试着用自己的叙述这个公式。

这样, 创设了一个开放性自主探索的, 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研究, 去发现。实现了数学学习“再创造”的目的,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 有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学会探索, 学会学习。

3.注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因此,必须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落到实处,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上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讨论,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寻找到了认为比较适合新课标的新的一套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一般分成三种类型: 概念教学模式, 命题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概念教学模式的定义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是给出概念、分析概念和运用概念, 不足之处是很少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或日常生活的实际背景。

命题教学模式的定义是表示判断的语句。传统的命题教学模式一般是直接给出命题, 再进行证明, 这样就很少引入问题的实际背景。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综合性、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非单纯练习公式的问题, 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的问题。传统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直接解字题, 培养解题技巧。如此只会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 比较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概念教学模式可简单地概括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规律、明确概念和巩固概念。命题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结论、验证(证明) 结论、给出命题和应用。最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可简括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和推广拓展。

四、结束语

由于教学是一门, 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下要对教学模式作适当调整和灵活运用。同时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 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 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 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山剑. 问题意识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源泉[J]. 中学教研, 2000(9) .

[2]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