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2014小升初之数学应用题解题
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75 (千米)
(2)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苏科版数学八下《互逆命题》(第1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2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9.1《反比例函数》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数学八下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pt课件之二
苏科版数学八下《分式方程》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课件之二
苏科版数学八下8.5《分式方程》ppt课件之二
苏科版数学八下8.5《分式方程》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数学八下《不等式的解集》(第1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互逆命题》(第2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不等式的解集》(第2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ppt课件2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你的判断对吗》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分式》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之二
苏科版数学八下《分式的加减》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pt课件2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课件2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分式方程》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1
苏科版数学八下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pt课件之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