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小升初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2013小升初备考: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的相关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具体内容,如下述:
小升初数学备考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金沙县安底中学《唐华: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乘法(3)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三课时-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多姿多彩的图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整式加减(1)合并同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减法
瑶琳中学七年级上4.6《整式的加减》PPT课件
罗平县阿岗一中《商品销售问题》(七数)
人教版数学七上1.1《有理数》(相对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上 3.4.2余角和补角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抽样调查举例2
新课标人教版《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交问题》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1)
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人教版1.2《平行线的判定(2)》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4.3方位角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角的比较和运算》
孔戈庄初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flash
西峡县城区二中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张书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3.1有理数的加法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2.2整式的加减(一)》-中小学课件站
人教版数学七上1.1《有理数》(数轴)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4角的比较与运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4.2抽样调查举例
《合并同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全面调查举例
人教版数学七上1.1《有理数》(绝对值)ppt课件
南昌神舟学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新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一课时)
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