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法与解析法的再认识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基于综合法与解析法的再...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基于综合法...

基于综合法与解析法的再认识

2016-07-01 收藏

导读:比较综合法与解析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综合法解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综合法,解析法 参考网。参考网。参考网。 综合法与解析法是数学解题中两个最基本的方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出发,由因导果的方法;解析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的方法. 具体应用时,常兼而用之,称为综合解析法. 在对这两种

方法的认识上,不少人偏爱解析法. 从已知出发,支路较多,因而综合法盲目性较大;而从结论出发,目标明确,因而用解析法分析问题效果较佳. 于是人们往往使用解析法想问题而用综合法写出解答. 这个观点似乎无可置疑,但实际上有失偏颇. 数学问题形式变化万千,内容千姿百态,任何一种方法,在一些情况下显得优越,在另外的场合也可能无能为力. G. 玻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不论场合,不折不扣地、刻板地、不加思索地应用某一规则,这是拘泥迂腐。”同样,一味地只用解析法分析问题也可能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例1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分别交于M、N,MP平分并交CD于P,MQ平分并交CD于Q.求证:PN=QN.

证明 要证明线段相等,常想到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等,但就是行不通. 这说明解析法也存在盲目性的问题,也未必方向明确. 当然用综合法考虑问题时,孤立地考虑AB//CD可以导出什么,也会感到茫然.但AB//CD与MP平分,MQ平分联系起来思考,那么就容易得到

.

又,

,

∴PN=MN,QN=MN.

∴PN=QN.

这个例子说明,对综合法与解析法有再认识的必要.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指出:哲学的方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归纳与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我们不应当在两者之中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高高地抬上去,我们应当力求在其适当的地方来应用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到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尽管数学解题中的解析法、综合法与哲学方法中的分析法、综合法内涵不完全一致,但作为探讨研究问题的两种方法而言,黑格尔和恩格斯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的观点看,综合法与解析法同等重要,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但在应用中为什么综合法会被冷落呢?原因之一是,我们面对的数学问题大多是若干条件导出某一结论,这种条件众多,结论单一的状态使人感到从结论想方便些. 原因之二是对综合法的认识仅从表面上看是从已知到未知,而没有真正理解作为一种思维形式的真正本质所在. 仔细研究,综合一词的解释是“将若干个东西聚起来”的意思,而用好综合法的关键也恰恰在于“综合”思考的能力. 很明显,单一地从一个条件进行讨论和推导,其结果远不如综合若干个条件的讨论和推导来得深刻. 因此综合法解释为“综合各个条件进行推导,最后导出所要的结果”,也许更为准确一些.

例2设,b和c是整数. 若P(x)是的一个因式,也是的一个因式,那么P(1)是多少?

方法1条件分开考虑. 必可分解成两个二次多项式的积,

,

所以P(x)或者是,或者是. 由于不好分解,故可用或去除之,视结果就可以判定谁是P(x). 此方法较繁.

方法2将两个条件综合思考. 既然P(x)是两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因而也是这两个多项式的线性组合

的因式. 注意P(x)是二次多项式,故可取,所以P(x)也是

的因式.

注意条件与条件之间的结合是用好综合法的一个关键. 但从“综合”的意义讲,除了条件与条件的结合思考,还有条件与结论的结合思考. 在以已知条件为主进行推演时,随时注意结论的需要,这也许是减少综合法的盲目性的重要方法.

例3 在△ABC中,已知△ABC的三边满足

(1)

(2)

求△ABC的最大内角.

解 结论是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已知是三边的关系,因此应确定三角形的最大边,然后再用余弦定理.

从代数角度看条件(1)(2),可以用其中一个变量表示其它两个变量. 再从a、b、c在(1)(2)中出现的形式看,用a表示b、c,将(1)(2)分别化为

由(4),有,

故cb(不忘确定最大边的目标).

由(3)(4)解出

下一步显然应讨论a与c的大小关系,

(7)

为此必须确定a的变化范围. 由(3),有a 2-a0,所以a0或a1. 与(7)结合仍不能确定a、c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找结合点. 由(5),有

因为a0,所以a3,故由(7)得c-aa. 于是,c是△ABC的最大边.

即△ABC的最大内角是.

例4 已知,求证:.

解 已知与未知存在一次与二次的差异,首先考虑从已知导出b2来.

将已知条件改写为,

平方,得,

要与结论结合,故写成 .

只要证明非负即可,显然,它应是完全平方式.

故.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用好综合法的关键是有意识地将已知与已知、已知与结论联贯起来思考. 这正是辩证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体现.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辩证法有一个最简洁明了的解释:辩证法就是从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 数学问题中,已知与已知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是必然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和谐统一关系的,揭示和建立这种和谐关系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天鉴,刘卫华,孙敏. 高中数学解题法[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