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小编准备了四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图1图2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出示图形:
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
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1)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2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立的创意和想象力。
(3)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11~20各数的认识》2013-2014年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公开《数学乐园》示范课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6和7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展示课说课稿《8和9的认识》展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优秀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0的认识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天平游戏》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数学乐园>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图形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优秀说课稿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表
《数一数》说课稿一年级上册
书写《听课记录》的几点要求
一年级数学课《个人眼中的20》听课记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分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