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圆的认识》是一节较难把握的课,对于此节课,恐怕在所有教师的心里都有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如果张齐华的《圆的认识》让我们领略的是数学和文化水乳交融的美,那么华应龙的《圆的认识》则是让我们体会到大器天成、大巧若拙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突破?我想根据教材设计有效数学活动,利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自主构建对圆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或许是个选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我们利用有效数学活动,促成学生有效地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再一味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真的发生。通过什么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呢?学生的经验是关键。激趣和唤醒已有经验,能够激活学生,能使数学学习自主走向深入。教材中,对比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的异同,如果直接将此问题出示抛给学生,可能学生也能回答出教师想要的答案,也能基本符合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但是这样的呈现方式多少显得有些无趣无味。在此设计快速摸圆的游戏环节,能够使学生瞬间产生学习冲动,热情高涨,积极调动对圆特征的已有认识,从而更有效的达到教材此处的设计目的。
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向是积累经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要经历数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尤其要从基本的活动做起,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设计了两次画圆的活动。首先,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合理的创作一个圆。利用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画圆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可以怎样画圆,也能在画圆的活动过程中凸显出圆的特征,利用学生的汇报,教师的线可以画圆,圆规可以画圆,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在自主画圆中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体会画圆的一般方法;其次,全体学生使用圆规画圆。再次画圆的活动设计,是为了服务于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如何使用圆规,学生在此就能更有效体会画圆时定点作用的圆心,两脚之间距离的长度不变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离不开数学活动经验,离不开有效地数学活动设计。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于具体的数学活动之中,活动当然得动起来,眼动、手动和脑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抽象、猜测、推理、反思等过程,将学生活动时的经历、体验、感觉上升为学习经验,个性的转化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6
北师大版七上3.1 用字母表示数3
北师大七上1.2展开与折叠flash
北师大版七上1.3 截一个几何体1
北师大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4
北师大版七上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5
北师大版七上4.3 角的度量与表示(3)
北师大七上1.2展开与折叠1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2
北师大版七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6
北师大版七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2-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公开课-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北师大七上2.12计数器的使用5
北师大版七上1.3截一个几何体flash
北师大版七上2.5 有理数的减法1-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1-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 2.9 有理数的除法SWF
北师大七上1.2展开与折叠2-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 2.9 有理数的除法ppt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3
北师大版七上 2.4 有理数的加法2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4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