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3)》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3)》教案

2016-06-29 收藏

一、创设情境

问题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

问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x轴)和纵轴(y轴)各表示什么?

答横轴(x轴)表示两人爬山所用时间,纵轴(y轴)表示两人离开山脚的距离.

问如图,线段上有一点P,则P的坐标是多少?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答P的坐标是(3,90).表示小强爬山3分后,离开山脚的距离90米.

我们能否从图象中看出其它信息呢?

二、探究归纳

看上面问题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

(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

分析(1)小强让爷爷先跑的路程,应该看表示爷爷的这条线段.由于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的,因此这时爷爷爬山所用时间是0,而x轴表示爬山所用时间,得x=0.可在线段上找到这一点A(如图).A点对应的函数值y=60.

(2)y轴表示离开山脚的距离,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指的是离开山脚的最大距离,也就是函数值y取最大值.可分别在这两条线段上找到这两点B、C(如图),过B、C两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可发现交y轴于同一点Q(因为两人爬的是同一座山),Q点的数值就是山顶离山脚的距离,分别交x轴于M、N,M、N点的数值分别是小强和爷爷爬上山顶所用的时间,比较两值的大小就可判断出谁先爬上山顶.

解(1)小强让爷爷先上60米;

(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300米,小强先爬上山顶.

归纳在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先从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得到点的坐标意义.如图中的点P(3,90),这一点表示小强爬山3分后,离开山脚的距离90米.再从图形中分析两变量的相互关系,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如图中的两条线段都可以看出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大,函数值y也随着逐渐增大,再联系现实情境爬山所用时间越长,离开山脚的距离越大,当x达到最大值时,也就是到达山顶.

三、实践应用

例1王强在电脑上进行高尔夫球的模拟练习,在某处按函数关系式击球,球正好进洞.其中,y(m)是球的飞行高度,x(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1)试画出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

(2)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多少?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1)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也就是函数的图象,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在列表时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因为x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x不能取负数.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x轴)表示球飞出的水平距离,纵轴(y轴)表示球的飞行高度.

(2)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就是图象上函数值y取最大值的点,如图点P,点P的纵坐标就是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球的起点与球进洞点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最小值的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