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材简析:
新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作为数学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垂直与平行就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平行与垂直)关系,并能正确理解平行、垂直等概念,也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它也是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对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教学设想:
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我在设计导入时,不准备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10、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二章 7
09、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夯基提能作业本:2
02、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夯基提能作业本:1
02、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一章 2
09、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二章 5
12、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二章 8
09、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二章 6
14、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三章 2
09、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19、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三章 6
04、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13、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二章 9
18、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三章 5
06、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夯基提能作业本:2
05、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03、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夯基提能作业本:2
07、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12、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二章 9
16、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三章 4
05、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夯基提能作业本:2
11、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11、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二章 7
05、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二章 2
10、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2
15、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三章 3
08、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二章 5
11、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第二章 8
12、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3
16、2020版数学(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精练:第三章 3
14、2020版高考数学(北京版)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