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12月8日,举行了“二七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体赛”活动。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本次考卷看来,虽然有可喜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现就简单总结如下:
一、 目前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主要优势:
1、 学生能从日常事例中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试卷中第一大题的第3小题和第二大题的第1题。
2、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运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并能运用已有知识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卷中第二大题的第2小题。
二、 还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有的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有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时候在班级里表现为普遍的现象。如卷中选择题的第1、4题。
2.定势思维,死定套路不转弯。现在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如选择题的第6、7题。
3.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如卷中的第四大题。
三、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训练不够。
2、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做题的时候不会认真的去读题和审题,没有去系统分析哪些量是题目给出的已经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语言能力的限制。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能否准确地表情达意或理解文字传递的信息,这是准确审题的关键。
四、今后采取措施:
1. 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看出数量关系)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 克服定势思维的限制。由于在长期训练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数情况下用加法,求剩余常常用减法”,因而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共”见“多”就加,见“剩”见“少”就减的定向思维。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必备五年级周期问题奥数题及答案
最新2017十大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试题
2016年秋季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年、月、日》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试题
精选一年级奥数题收集易拉罐及答案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等量代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试题
经典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分奖金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认识毫米与分米》
精选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位置原理
高考数学解答题答题技巧及题型特点
小学二年级和差倍奥数问题之多少岁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练习题:上册
必备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千米》课后练习题:上册
2016年秋季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年与闰年》练习题:第一学期
2017高一必修一数学函数的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用字母表示数》
精选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求四个数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之吃苹果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小平去上学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东、南、西、北》
高三第一轮数学学科复习计划制定(高三必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课一练二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单元练习题(人教A版)
17年高考一轮复习:高考数学复习重点在调理
沪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2016年三年级数学《除法的应用》同步练习题:上册
2016年秋季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随堂检测题:《解简易方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