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学习目标
1.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2.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1 熟练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从蔬菜大棚中收集到5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
28625429324768275543
36794654258216393264
61596756457449363952
85654858596491675457
68547126594758525270
请按组距为10将数据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分析数据分布的情况.(先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评讲)
活动2简单应用
体育委员在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次数60≤x8080≤x100100≤x120120≤x140140≤x160160≤x180180≤x200
频数242113841
⑴全班有多少同学?
⑵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⑶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
⑷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⑸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活动3 小结
你对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了吗?
活动4 课堂作业
1.某县教育部门对该县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的7500名初中学生的初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所得数据如下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二十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猜数游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包装》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谁爬得快》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六)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案欣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活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谁先走》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