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以上即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计划模板,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变化 教案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 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1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实录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八课时 整理和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7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从多角度理解相邻两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九课时 整理和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课时 分数与整数相乘(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七课时 倒数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 教案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2)(第二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 教案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实录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 教案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进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