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 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答案
43-0=答案
25-25=答案
0+50=答案
0135=答案
012=答案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上数学《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及描述路线图》教案
2016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学会购物》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三课时教案
公开课《一周的认识》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例4》教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 好奇触动主动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后反思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之方程的意义》教案
名师指点:中考数学实数的运算考点精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解决问题》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下数学《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后反思
2016四年级期末考试四则运算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分配问题》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分数乘小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运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税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括号》教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