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2010届高考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图像与图像变换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多面体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初步1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及其应用1
2010届高考数学几何概型
2010届高考数学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应用的题型与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3
2010届高考数学乘法原理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与框图复习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椭圆的基本概念
2010届高考数学三个“二次”及关系1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直线方程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图像与图像变换1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初步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2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及其应用2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0届高考数学对集合的理解及集合思想应用的问题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5
2010届高考数学充要条件的判定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