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 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经验心得 智慧数学研究——读懂学生,智慧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8)》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1)》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1)》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数学教案
不一样的练习课——听课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3)》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2)》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数学教案
听课反思 旁听学生口算能力测试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2)》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