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9
八年级数学证明教材分析
八年级数学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八年级数学不等式基本性质2
八年级数学菱形教案
八年级数学设计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
八年级数学里程碑上的数1
八年级数学命题的证明
八年级数学简单的随机抽样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8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4
八年级数学中位线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1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及线段的垂直
八年级数学位置的确定1
八年级数学设计轴对称图案2
八年级数学反例与证明2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1
八年级数学设计轴对称图案1
八年级数学频率分布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11
八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13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