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收藏
15:16:20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我感触颇多: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 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 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 ×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
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初一数学实数的运算课件
初一数学-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
初一数学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课件
初二数学上菱形课件
初一数学-7.2.1三角形内角课件
初二上函数自变量课件
初二数学上课件-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B)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探索勾股定理课件(2)
初一数学6.2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
初一数学-9.2.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7.3.1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1课时
七年级数学课件实数的有关概念
初一数学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初二数学课件-一次函数
初一数学-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
初一数学-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初二数学简单的分式方程和它的应用课件
初二上变量与函数课件
初二上正比例函数性质课件
初二数学课件-最简二次根式(1)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1)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课件:十字相乘法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课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初一数学-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初一数学实数复习课件
初二数学课件-轴对称变换(2)
初一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初一数学课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