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收藏
1、 视图
用正投影的,把物体轮廓形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2、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3、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a) 物体有长、宽、个方向的尺寸。如果把它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前后方向的尺寸称为宽,上下方的尺寸称为高。则主、俯视图都反映物体的长度;主、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俯、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
b)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主、俯视图长度相等且对正;主、左视图高度相等且平齐;俯、左视图宽度彼此相等。
4、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a) 主视图反映物体左右、上下方位对应关系,前后则重叠;
b) 俯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前后方位对应关系,上下则重叠;
c) 左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前后方位对应关系,左右则重叠 初中历史。
d) 以主视图为准,俯、左视图中靠近主视图一侧均表示物体后面,
远离主视图一侧均表示物体前面。
5、 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
a) 确定主视方向。一般选取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结构特征的一面作为注释方向。
b) 布置视图。按三视图的位置关系,画各视图的定位线,如中心线或某些边线。
c) 一般从主视图画起,按投影规律,再画另两个视图。
d) 按线型要求,描粗加深物体轮廓线,完成三视图绘制。
六、表内乘法(二)2、8的乘法口诀
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人教版)
六、表内乘法(二)(课时安排计划)
第一单元测试 长度单位
二(上)1.2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优秀小学二上教案
二(上)1.2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综合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总复习
五、观察物体
统一长度单位
二(上)1.3 认识米 用米量
六、表内乘法(二)(课时计划)安排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二年数学上: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
二年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稿
二年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精彩实录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二(上)1.4 认识线段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介绍
六、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