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6
收藏
---教学"循环小数"片段
王艳
一.案例
师:下面四道题,你能又对又快地求出它们的商吗?看看哪组同学在计算过程中最先发现问题
120÷ 3= 6÷5= 1÷3= 58.6÷11=
生独做。
师:有什么困难吗?
生:第1、2题较简单。商是能除得尽的数。
第3、4题总也除不尽。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三题的商不断的出现3。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师:那怎么解决呢?
生:0.333……
师:第四道题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生: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重复出现27
师:是真的吗?(表情夸张)能写完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四人讨论.
生:因为用30除以11时,商2,而商27后又出现30,所以断定又要商2,并且使27重复不断地出现.
师:这时我们怎样写58.6÷11的商呢?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二.分析
上述"循环小数"的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尝试练习来引起矛盾,出现疑问,通过师的"你有什么困难?"来引出学生的疑问,进而"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是真的吗",教师完全融于学生当中,向学生请教,使学生有成就感. "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想方设法来找出解决的办法,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从易到难的递进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有限"、"循环"、"无限"等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为接下来的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等概念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上述教学能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形成,学生都知道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知道结论,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尝试练习,互相讨论等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参谋者"和"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环境,让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欣喜,获取了发现问题的快乐,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五
2016年小升初数学填空题综合演练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期中复习知识点:初一上册数学
2015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试题精选:“鸡兔同笼”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有理数
15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四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最大最小值检测试题二
高一年级寒假作业(人教版)数学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最大最小值检测试题五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测试题精选:一元一次方程
《环行跑道与时钟问题》七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奇偶性训练题四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不同函数模型测试题二
必备的初一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图形初步认识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最大最小值检测试题三
15-16初一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行船与飞机飞行问题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奇偶性训练题一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奇偶性训练题三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最大最小值检测试题六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不同函数模型测试题五
人教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测量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增收节支》同步练习题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奇偶性训练题六
2016学年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15-16初二上册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题(北师大版)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训练试题:第五单元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