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数学复习教案:算法初步复习教学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三理科数学复习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高三理科数...

高三理科数学复习教案:算法初步复习教学案

2016-06-01 收藏

【摘要】欢迎来到查字典数学网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理科数学复习教案:算法初步复习教学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理科数学复习教案:算法初步复习教学案

高考导航

考试要求 重难点击 命题展望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 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4.了解几个古代的算法案例,能用辗转相除法及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了解进位制,会进行不同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本章重点:1.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2.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两种形式)的结构、作用与功能及各种语句的格式要求.

本章难点:1.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和运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2.用算法的基本思想编写程序解决简单问题.弄清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区别,把握程序语言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语句结构 . 算法初步作为数学新增部分,在高考中一定会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高考中将重点考查对变量赋值的理解和掌握、对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灵活运用,学会根据要求画出程序框图;预计高考中,将考查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和算法思想,并结合函数与数列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算法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将是高考的重点,这也恰恰体现了算法的普遍性、工具性,当然难度不会太大,重在考查算法的概念及其思想.

1.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重点考查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以及算法案例等内容.

2.解答题中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计算的程序并画出程序框图,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11.1 算法的含义与程序框图

典例精析

题型一 算法的含义

【例1】已知球的表面积是16,要求球的体积,写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算法.

【解析】算法如下:

第一步,s=16.

第二步,计算R=s4.

第三步,计算V=4R33.

第四步,输出V.

【点拨】给出一个问题,设计算法应该注意:

(1)认真分析问题,联系解决此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此问题涉及到的各种情况;

(2)将此问题分成若干个步骤;

(3)用简练的语句将各步表述出来.

【变式训练1】设计一个计算 135791113的算法.图中给出程序的一部分,则在横线①上不能填入的数是()

A.13

B.13.5

C.14

D.14.5

【解析】当I13成立时,只能运算

1357911.故选A.

题型二 程序框图

【例2】图一是某县参加2010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1,A2,,A10(如A2表示身高(单位:cm)在[150,155)内的学生人数).图二是统计图一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 cm(含160 cm,不含180 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A.i6? B.i7? C.i8? D.i9?

图一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i的初始值为4,输出结果应该是A4+A5+A6+A7,因此判断框中应填写i8?,选C.

【点拨】本题的命题角度较为新颖,信息量较大,以条形统计图为知识点进行铺垫,介绍了算法流程图中各个数据的引入来源,其考查点集中于循环结构的终止条件的判断,考查了学生合理地进行推理与迅速作出判断的解题能力,解本题的过程中不少考生误选A,实质上本题中的数据并不大,考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头开始限次按流程 图循环观察,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后的变量的赋值,即可得解.

【变式训练2】(2009辽宁)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 N个数据a1,a2,,aN.其中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该店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计算月总收入S和月净盈利V,那么在 图中空白的判断框和处理框中,应分别填入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A0?,V=S-T

B.A0?,V=S-T

C.A0?,V=S+T

D.A0?,V=S+T

【解析】选C.

题型三 算法的条件结构

【例3】某快递公司规定甲、乙两地之间物品的托运费用根据下列方法计算:

f=

其中f(单位:元)为托运费,为托运物品的重量(单位:千克),试写出一个计算费用f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解析】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物品重量.

第二步,如果50,那么f=0.53,

否则,f=500.53+(-50)0.85.

第三步,输出托运费f.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点拨】求分段函数值的算法应用到条件结构,因此在程序框图的画法中需要引入判断框,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入判断框的个数,而判断框内的条件不同,对应的框图中的内容或操作就相应地进行变化.

【变式训练3】(2010天津)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出s的值为-7,则判断框内可填写()

A.i3?

B.i4?

C.i5?

D.i6?

【解析】i=1,s=2-1=1;

i=3,s=1-3=-2;

i=5,s=-2-5=-7.所以选D.

题型四 算法的循环结构

【例4】设计一个计算10个数的平均数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令S=0.

第二步,令I=1.

第三步,输入一个数G.

第四步,令S=S+G.

第五步,令I=I+1.

第六步,若I10,转到第七步,

若I10,转到第三步.

第七步,令A=S/10.

第八步,输出A.

据上述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如图.

【点拨】(1)引入变量S作为累加变量,引入I为计数变量,对于这种多个数据的处理问题,可通过循环结构来达到;(2)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同时它的取值还用于判断循环是否终止,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

【变式训练4】设计一个求12310的程序框图.

【解析】程序框图如下面的图一或图二.

图一 图二

总结提高

1.给出一个问题,设计算法时应注意:

(1)认真分析问题,联系解决此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2)综合考虑此类问题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情况;

(3)借助有关的变量或参数对算法加以表述;

(4)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

(5)用简练的语言将各个步骤表示出来.

2.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即当型和直到型,这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在执行流程上有所不同,当型循环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时退出循环体;而直到型循环则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满足时退出循环体.所以判断框内的条件,是由两种循环语句确定的,不得随便更改.

3.条件结构主要用在一些需要依据条件进行判断的算法中.如分段函数的求值,数据的大小关系等问题的算法设计.

11.2 基本算法语句

典例精析

题型一 输入、输出与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1】阅读程序框图(如下图),若输入m=4,n=6,则输出a= ,i= .

【解析】a=12,i=3.

【点拨】赋值语句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语句,也是程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赋值语句,要注意其格式要求.

【变式训练1】(2010陕西)如图是求样本x1,x2,,x10的平均数 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A.S=S+xn B.S= S+xnn C.S=S+n D.S=S+ 1n

【解析】因为此步为求和,显然为S=S+xn,故选A.

题型二 循环语句的应用

【例2】设计算法求112+123+134++199100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解析】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一个累加变量,用循环结构实现这一算 法.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程序如下:

s=0

k=1

DO

s=s+1/(k* (k+1))

k=k+1

LOOP UNTIL k99

PRINT s

END

【点拨】(1)在用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和条件的表述方法,WHILE语句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UNTIL语句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2)在解决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 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应注意考虑利用循环语句来实现.

(3)在循环语句中,也可以嵌套条件语句,甚至是循环语句,此时需要注意嵌套的这些语句,保证语句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程序无法执行.

【变式训练2】下图是输出某个有限数列各项的程序框图,则该框图所输出的最后一个数据是.

【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当N=1时,A=1;N=2时,A=13;N=3时,A=15,,即输出各个A值的分母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当N=50时,A=11+(50-1)2=199,即为框图最后输出的一个数据.故填199.

题型三 算法语句的实际应用

【例3】某电信部门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通话时间3分钟以内,收取通话费0.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过部分以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通话不足1分钟时按1分钟计算).试设计一个计算通话费用的算法,要求写出算法,编写程序.

【解析】我们用c(单位:元)表示通话费,t(单位:分钟)表示通话时间,

则依题意有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t.

第二步,如果t3,那么c=0.2;否则c=0.2+0.1[t-2].

第三步,输出通话费用c.

程序如下:

INPUT t

IF t3 THEN

c=0.2

ELSE

c=0.2+0.1*INT(t-2)

END IF

PRINT c

END

【点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算法思想,根据题目写出其关系式,再写出相应的算法步骤,画出程序框图,最后准确地编写出程序,同时要注意结合题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变式训练3】(2010江苏)下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S的值是.

【解析】n=1时,S=3;n=2时,S=3+4=7;n=3时,S=7+8=15;n=4时,S=15+24=31;n=5时,S=31+25=63.因为6333,所以输出的S值为63.

总结提高

1.输入、输出语句可以设计提示信息,加引号表示出来,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2.赋值语句的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表达式;赋值号左右两边不能对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计算,利用赋值语句可以实 现两个变量值的互换,方法是引进第三个变量,用三个赋值语句完成.

3.在某些算法中,根据需要,在条件语句的THEN分支或ELSE分支中又可以包含条件语句.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分清内外条件结构,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4.分清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的格式,在解决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应主要考虑利用循环语句来实现,但也要结合其他语句如条件语句.

5.编程的一般步骤:

(1)算法分析;(2)画出程序框图;(3)写出程序.

11.3 算法案例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求最大公约数

【例1】(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

(2)用更相减损术求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

1 764=8402+84,

840=8410+0.

所以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是84.

(2)用更相减损术求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

556-440=116,

440-116=324,

324-116=208,

208-116=92,

116-92=24,

92-24=68,

68-24=44,

44-24=20,

24-20=4,

20-4=16,

16-4=12,

12-4=8,

8-4=4.

所以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点拨】(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结 束运算,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更相减损术是用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直到所得的差和较小数相等为止,这个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情况下,辗转相除法步骤较少,而更相减损术步骤较多,但运算简易,解题时要灵活运用.

(2)两个以上的数求最大公约数,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再用所得的公约数与其他各数求最大公约数即可.

【变式训练1】求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先求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

343-147=196,

196-147=49,

147-49=98,

98-49=49,

所以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为49.

再求49与133的最大公约数.

133-49=84,

84-49=35,

49-35=14,

35-14=21,

21-14=7,

14-7=7.

所以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为7.

题型二 秦九韶算法的应用

【例2】用秦九韶算 法写出求多项式f(x)=1+x+0.5x2+0.016 67x3+0.041 67x4+0.008 33x5在x=-0.2时的值的过程.

【解析】先把函数整理成f(x)=((((0.008 33x+0.041 67)x+0.166 67)x+0.5)x+1)x+1,

按照从内向外的顺序依次进行.

x=-0.2,

a5=0.008 33, v0=a5=0.008 33;

a4=0.041 67, v1=v0x+a4=0.04;

a3=0.016 67, v2=v1x+a3=0.008 67;

a2=0.5, v3=v2x+a2=0.498 27;

a1=1, v4=v3x+a1=0.900 35;

a0=1, v5=v4x+a0=0.819 93;

所以f(-0.2)=0.819 93.

【点拨】秦九韶算法是多项式求值的最优算法,特点是:

(1)将高次多项式的求值化为一次多项式求值;

(2)减少运算次数,提高效率;

(3)步骤重复实施,能用计算机操作.

【变式训练2】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8x7+5x6+3x4+2x+1当x=2时的值为.

【解析】1 397.

题型三 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例3】(1)将101 111 011(2)转化为十进制的数;

(2)将53(8)转化为二进制的数.

【解析】(1)101 111 011(2)=128+027+126+125+124+123+022+121+1=379.

(2)53(8)=581+3=43.

所以53(8)=101 011(2).

【点拨】将k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关键是先写成幂的积的形式再求和,将十进制数转换为k进制数,用除k取余法,余数的书写是由下往上,顺序不能颠倒,k进制化为m进制(k,m10),可以用十进制过渡.

【变式训练3】把十进制数89化为三进制数.

【解析】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89=329+2,

29=39+2,

9=33+0,

3=31+0,

1=30+1,

所以89(10)=10 022(3).

总结提高

1.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都是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其算法不同,但二者的原理却是相似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除法运算,一个是减法运算,实质都是一个递推的过程.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关键是正确的将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依次计算求解.

2.将k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算法和将十进制数转化为k进制数的算法操作性很强,要掌握算法步骤,并熟练转化;要熟练应用除基数,倒取余,一直除到商为0.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