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收藏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数学网分享了2014年高二数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供您参考!
一、简易逻辑
1.推理的定义:根据几个或者一个已知的事实(或者假设)得出一个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事实(或者假设),这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做结论,推理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因为,所以根据,可知等等.其次还需要注意推理与证明重难点总结。
2.归纳推理: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而言之,归纳推理是有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3.例题:简易逻辑及充要条件例题
二、直线的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方程: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个直线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2.直线的倾斜角: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焦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它的取值范围为[0,).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 ,由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倾斜角不同的直线,其斜率也不同.
4.例题:如何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三、排列组合
排列与组合是高二数学的重要内容,高考会保持运用分类、分布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解决实际或数学问题的思路。
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Amn表示.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4.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Cmn表示。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2014年高二数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排列组合解题的技巧
尊重学生已有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三年级数学《分桃子》听课反思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浙教版)
20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2016年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导学案一
关于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四个强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专项能力练习题
201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口算和估算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小升初数学应用专项能力提升训练题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课例 《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青岛版)
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案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练习题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苏教版)
浅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课后随笔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学数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201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2016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数》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