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教材:三角函数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指出:定义从代数的角度揭示了三角函数是一个比值
二、提出课题:从几何的观点来揭示三角函数的定义: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三、新授:
1. 介绍(定义)单位圆圆心在原点O,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
2. 作图:(课本P14 图4-12 )
此处略
设任意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也与单位圆交于P,坐标轴正半轴分别与单位圆交于A、B两点
过P(x,y)作PMx轴于M,过点A(1,0)作单位圆切线,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T,过点B(0,1)作单位圆的切线,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S
3. 简单介绍向量(带有方向的量用正负号表示)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方向可取与坐标轴方向相同,长度用绝对值表示。
例:有向线段OM,OP 长度分别为
当OM=x时 若 OM看作与x轴同向 OM具有正值x
若 OM看作与x轴反向 OM具有负值x
4.
有向线段MP,OM,AT,BS分别称作
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余切线
四、例一.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2 tan 与tan 3 cot 与cot
解: 如图可知:
tan tan
cot cot
例二 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
1 sin 2 tan
解: 1 2
30150 30 90或210 270
例三 求证:若 时,则sin1 sin2
证明: 分别作1,2的正弦线x的终边不在x轴上
sin1=M1P1 sin2=M2P2
∵
M1P1 M2P2 即sin1 sin2
五、小结:单位圆,有向线段,三角函数线
六、作业: 课本 P15 练习 P20习题4.3 2
补充:解不等式:( )
1sinx 2 tanx 3sin2x
北京课改版八上12.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2.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3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3.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3《分式的乘除法》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2《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之一
北京课改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之一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平方根》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3《分式的乘除法》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2《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之三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平方根》ppt课件3
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分式》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ppt课件3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之一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ppt练习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上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2《立方根》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3.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