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一 数列
【考点阐述】
数列.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考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题)
1.(北京卷理6).已知数列 对任意的 满足 ,且 ,那么 等于( )
A. B. C. D.
【标准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已知 = + = -12, = + =-24, = + = -30
【高考考点】: 数列
【易错提醒】: 特殊性的运用
【备考提示】: 加强从一般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训练。
2.(江西卷理5文5)在数列 中, , ,则
A. B. C. D.
解析: . , ,,
(二)填空题(共2题)
1.(北京卷理14)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 棵树种植在点 处,其中 , ,当 时,
表示非负实数 的整数部分,例如 , .
按此方案,第6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第2008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
【标准答案】: (1,2) (3, 402)
【试题分析】: T 组成的数列为1,0,0,0,0,1, 0,0,0,0,1, 0,0,0,0,1(k=1,2,3,4)。一一带入计算得:数列 为1,2,3,4,5,1,2,3,4,5,1,2,3,4,5数列 为1,1,1,1,1,2,2,2,2,2,3,3,3,3,3,4,4,4,4,4.因此,第6棵树种在 (1,2),第2008棵树种在(3, 402)。
【高考考点】: 数列的通项
【易错提醒】: 前几项的规律找错
【备考提示】: 创新题大家都没有遇到过,仔细认真地从前几项(特殊处、简单处)体会题意,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2.(四川卷文16)设数列 中, ,则通项 ___________。
【解】:∵ , ,
, , ,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故应填 ;
(三)解答题(共1题)
1.(福建卷文20)已知{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1=1,且点( )(n N*)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列数{bn}满足b1=1,bn+1=bn+ ,求证:bn bn+2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推理与运算能力.
解法一:
(Ⅰ)由已知得an+1=an+1、即an+1-an=1,又a1=1,
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an=1+(a-1)1=n.
(Ⅱ)由(Ⅰ)知:an=n从而bn+1-bn=2n.
bn=(bn-bn-1)+(bn-1-bn-2)++(b2-b1)+b1
=2n-1+2n-2++2+1= =2n-1.
因为bnbn+2-b =(2n-1)(2n+2-1)-(2n-1-1)2
=(22n+2-2n+2-2n+1)-(22n+2-2-2n+1-1)
=-52n+42n
=-2n0,
所以bnbn+2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因为b2=1,
bnbn+2- b =(bn+1-2n)(bn+1+2n+1)- b
=2n+1bn-1-2nbn+1-2n2n+1
=2n(bn+1-2n+1)
=2n(bn+2n-2n+1)
=2n(bn-2n)
=
=2n(b1-2)
=-2n〈0,
所以bn-bn+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二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案3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案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案1
直观图画法教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指数教案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教案1
幂函数教案
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1
集合和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1
集合教案
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2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1
不等式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
三角恒等变换教学设计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案
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2
两条直线的交点教案1
两条直线的交点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1
棱柱、棱锥、棱台教学设计
直线和平面垂直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案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数量积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