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2.2.2 导数的几何意义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已知函数 , 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
记
则 函数 在区间 的平均变化率
为
2、曲线的割线AB的斜率:
由此可知:曲线割线的斜率就是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3、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定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就是函数 在点 的瞬时变化率:记作: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
问题:平面几何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学生回答: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就叫做圆的切线
教师提问:能否将它推广为一般的曲线的切线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如下:
教师举反例如下:
因此,对于一般曲线,必须重新寻求曲线的切线定义。
引例:(看大屏幕)
2、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定义:
当点B沿曲线趋近于点A时,割线AB绕点A转动,它的最终位置为直线AD,
这条直线AD叫做此曲线在点A的切线。
教师导语:我们如何确定切线的方程?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知,已知一点坐标,只需求切线的斜率。
那如何求切线的斜率呢?
引例:(看大屏幕):
3、导数的几何意义:
曲线 在点 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注:点 是曲线上的点
(三)例题精讲
例1、求抛物线 过点(1,1)的切线方程。
解:因为
所以抛物线 过点(1,1)的切线的斜率为2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切线方程为
练习题:求双曲线 过点(2, )的切线方程。
答案提示:
例2、求抛物线 过点( ,6)的切线方程。
由于点( ,6)不在抛物线上,可设该切线过抛物线上的点( , )
因为
所以该切线的斜率为 ,
又因为此切线过点( ,6)和点( , )
所以
因此过切点(2,4),(3,9 )切线方程分别为: 即
(四)小结: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方法步骤:(可让学生归纳)
①求出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
②得切线方程
注:点 是曲线上的点
(五)板书:
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导学案教学案
2017年高考数学超越140分的秘籍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二)
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七)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八)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老师关于写论文有感 笨鸟先飞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情绪和智力
中考必备数学应试技巧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让学生真正驾驭数学语言
2017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小学数学所有公式顺口溜!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三)
数学,离你生活那么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视广告》教案
初中数学《整式运算》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导学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2
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
规避中考数学命题三大陷阱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