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2.2.2 导数的几何意义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已知函数 , 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
记
则 函数 在区间 的平均变化率
为
2、曲线的割线AB的斜率:
由此可知:曲线割线的斜率就是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3、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定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就是函数 在点 的瞬时变化率:记作: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
问题:平面几何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学生回答: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就叫做圆的切线
教师提问:能否将它推广为一般的曲线的切线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如下:
教师举反例如下:
因此,对于一般曲线,必须重新寻求曲线的切线定义。
引例:(看大屏幕)
2、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定义:
当点B沿曲线趋近于点A时,割线AB绕点A转动,它的最终位置为直线AD,
这条直线AD叫做此曲线在点A的切线。
教师导语:我们如何确定切线的方程?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知,已知一点坐标,只需求切线的斜率。
那如何求切线的斜率呢?
引例:(看大屏幕):
3、导数的几何意义:
曲线 在点 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注:点 是曲线上的点
(三)例题精讲
例1、求抛物线 过点(1,1)的切线方程。
解:因为
所以抛物线 过点(1,1)的切线的斜率为2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切线方程为
练习题:求双曲线 过点(2, )的切线方程。
答案提示:
例2、求抛物线 过点( ,6)的切线方程。
由于点( ,6)不在抛物线上,可设该切线过抛物线上的点( , )
因为
所以该切线的斜率为 ,
又因为此切线过点( ,6)和点( , )
所以
因此过切点(2,4),(3,9 )切线方程分别为: 即
(四)小结: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方法步骤:(可让学生归纳)
①求出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
②得切线方程
注:点 是曲线上的点
(五)板书: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统计与可能性》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时间计算》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游戏》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摸牌和下棋》ppt课件2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周长》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周长》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ppt课件2
2014秋苏教版数学三上1.8《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pp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整千数》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摸牌和下棋》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ppt课件3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ppt练习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分之几》ppt课件2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统计与可能性》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ppt课件2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分之一》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ppt课件1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统计与可能性》ppt课件2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称一称》ppt课件
2013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ppt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