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第5课时
2.1.1演绎推理(二)
学习目标
正确区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演绎推理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30~P33,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三段论可以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1)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在实际证明过程中,为了叙述简洁,如果大前提是显然,则可以省略。
2、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因为所有边长都相等的凸多边形是正方形,大前提
而菱形是所有边长都相等的凸多边形,小前提
所以菱形是正方形。结 论
(1)上面的推理正确吗?
(2)推理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3)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结论:上述推理的形式正确,但大前提是错误的,所以所得的结论是错误的。
总结:
◆应用示例
例1.证明函数 在 内是增函数。
解:
◆反馈练习
1. 演绎推理是以下列哪个为前提,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 ).
A.一般的原理原则; B.特定的命题;
C.一般的命题; D.定理、公式.
2.若函数 是奇函数,求证 。
、
三、总结提升www.
◆本节小结
1.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
答:
学习评价
一、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很好 B.较好 C. 一般 D.较差
二、当堂检测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
(2)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3)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4)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5)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1)(2)(3) B、(2)(3)(4)
C、(2)(4)(5) D、(1)(3)(5)
2、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 和 是两条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则 ;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C、某高校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
D、在数列 中, , ,由此归纳出 的通项公式。
3、课本 练习3。www.
凸多面体 面数(F) 顶点数(V) 棱数(E)
三棱柱 5 6 9
长方形 6 8 12
五棱柱 7 10 15
三棱锥 4 4 6
四棱锥 5 5 8
五棱锥 6 6 10
课后作业
1.设m是实数,求证方程 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2. 用三段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北师大版数学《上 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八单元4《练习》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冀教版《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我又长高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铅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比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鹰捉小鸡》教学设计
《了解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玩扑克 做数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12减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我又长高了》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课例
北师大版数学《去商店》教学设计
《提问题》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拔萝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
《高矮的比较》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