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高考在即,考生们都在紧张备考,关于数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相关高考数学知识点精编版,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相关高考数学知识点精编版,更多精彩尽在查字典数学网,敬请关注!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4)—函数解析式
高一数学教案: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1.3交集、并集
高一数学教案:演绎推理导学案
高一数学教案之对数(1)—对数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理解
高一数学教案之对数(4)—换底公式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1)—函数概念
名师支招:高一新生学数学该怎么学习
高一数学教案:1.2子集、全集、补集
高一数学教案之对数(2)—对数的运算性质
高一课件:数学之《弧度制》的教学大纲
高一数学教案之对数(3)—对数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高一数学教案: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二)
高一数学教案:合情推理导学案
高一数学教案: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高一数学与方法学习
高一教案:对数(3)—对数运算性质的运用
高一教案: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一)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3.4函数的应用(Ⅱ)(2)
高一数学教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二)
高一数学教案:几何概型(1)
高一数学直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教学大纲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